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微型華小學生的受教權在那裡?



微型華小學生的受教權在那裡?
莊仁傑

最近聽聞邊佳蘭培正小學由於人數太少而必須搬遷(也與最近的石化工程有關),讓人感慨萬千。

華人有重視教育的傳統,並隨著華人移民來到馬來西亞。從今日各地學校的數目與歷史,就能夠了解這一事實。但由於政府的政策偏差,導致獨中被排除於國家教育主流之外,而且政府的華文中小學雖在名義上是政府學校,但卻未受到公平待遇。在這情況下,華文小學的數目不斷地減少,開辦新華小也變得很困難。為了解決華人社群對於華小的需要,以及部分華小面對學生不足的問題,因此馬華公會因學生人數不足的華小搬遷至華人人口密集區。這計劃也行之有年,並且得到許多人的認同。

但在這過程中,一件事情被遺忘了。當學校搬遷之後,留在當地的學生怎麼辦?雖然他們可以到附近華小就讀,但路途有多遠?這一來一往,是否有校車服務?如果沒有,家長是否有時間與能力接送孩子?如果附近都沒有華小,學生是否必須轉到其他源流的小學就讀,這是否會對他們的學習造成困難,進而影響他們的人生?如果附近都沒有小學,那麼這些學生怎麼辦?如果學生最後選擇到外地就讀寄宿學校,家長是否能夠負擔這筆開銷?這些問題,至今政府仍未給予答案。

根據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人們擁有受教育權。馬來西亞作為《世界人權宣言》的簽署國之一,有落實這宣言的義務。因此,華小搬遷之後,留在當地的學生的受教權,政府必須有承擔的義務,讓他們不為政策的變動而受到影響。聲稱代表馬來西亞華人的執政黨馬華公會,更是有義務與責任為這些學生爭取到受華文教育的權利。

解決華小搬離後當地學生受教權的問題,必須回到問題的核心。華小搬遷是因為國家政策的偏差,因此必須從矯正這個問題開始。這有賴於當今執政黨中的華人代表(也就是馬華公會)為華人爭取華小受到公平待遇,並能夠在華人人口密集區增建華小,而不是以搬遷華小的方式解決問題。同時董教總等民間機構在此議題上也必須努力,讓偏遠地區的華人子弟受教育的權利能夠獲得保障。這樣一來,微型華小所在地的華人子弟能接受華文教育,人口密集區的華人子弟也能享有此權利。兩全其美,豈不甚好?

因此,雖然邊佳蘭培正華小的學生人數很少,但始終有教育的需要,不能因此就決定搬遷。另外邊佳蘭石化工程至今仍然有許多爭議尚未解決,更不能因此就貿貿然把培正華小搬遷至其他地方,損害當地華人受教育的權利。

據聞悉,十多年前英國教育部為了兩位居住在某小島上的兩兄弟受教育,不惜不計成本,把老師送往島上以教育這兩位小朋友。如果說中國人重視教育,英國教育部當年的做法可說是把其含義發揮到淋漓盡致。可是,我們馬來西亞華人是否有繼續維持這個傳統?這值得讓我們深思。


--

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25272
其實微型華小搬遷的問題,幾年前就想寫,可是一直寫不出來。邊加蘭的事情,讓我知道一定要快點寫出來。
至於這篇為何一直說馬華要如何如何,其實不是認為馬華有能力做到,而是知道馬華沒有能力做到(一個只會利用自己的過去撈取政治資本的政黨,不用指望他能夠有什麼作為了)。
 

人民受苦的財政政策



人民受苦的財政政策
莊仁傑

朋友說近來古來(新山縣隔鄰地區)的物價又再上揚,與新山市區的物價相差無幾了。這無疑顯示當下南柔地區的通貨膨脹又再加劇。

近年來世界各地都面對停滯型通貨膨脹的問題(簡單說就是物價高漲的同時,經濟又不好),各國政府紛紛採取不同的策略以防止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進而影響社會穩定與安全等問題。

針對通貨膨脹,解決方法大致上可歸類為幾種。第一種是政府控制市面上的貨幣數量,提升貨幣價值。第二種則是給予津貼輔助人民渡過難關。其中第二種往往治標不治本,只能暫時性解決問題,甚至會導致通貨膨脹加劇。第一種方法屬於根治方法,但是必須拿捏準確,不然會引起銀根緊縮而導致經濟衰退。

在面對停滯型通貨膨脹時,馬來西亞政府可採取的做法之一是,在刺激經濟成長的時候(對企業和個人採取減稅與津貼等政策、提升技術力等方式吸引投資,或者政府擴大公共財政支出等等),同時也小心控制貨幣數量,讓貨幣不會進一步貶值。但至今政府做了多少?

2012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來看,政府沒有通過擴大公共支出來刺激經濟發展,反而希望藉由私人領域來帶動經濟成長。雖然預算案中有好些政策與刺激經濟有關,可是這些刺激私人領域的投資根本是杯水車薪,並且也缺乏具體的詳細規劃。換句話說,政府並沒有準備好要如何刺激私人投資,以改善國內經濟。

此外,解決通貨膨脹的方式之一是控制貨幣數量不讓他貶值,甚至讓貨幣升值。雖然說經濟成長可能導致現今的通貨膨脹加劇,但是政府至少應該想方設法讓通貨膨脹與薪資等等維持在一定的比率,以減低人民痛苦。因此,政府至少應該控制現有的貨幣數量,或者不讓貨幣數量增加太快。因此,政府的具體做法應該是把利率維持在一定標准上,以及控制住鈔票的發行。但是政府卻宣布從今年七月開始,新貨幣將開始在市面上流通,並且舊貨幣將繼續通行至自然消失為止。從這點來看,市面上的貨幣數量不是減少而是增加了。這顯示了政府的做法將有可能引發進一步的通貨膨脹,讓人民受苦。

如此看來,國陣政府對於現今所面對的經濟問題,只是想通過給予人民津貼的方法來解決通貨膨脹與刺激經濟而已。其他方法則幾乎從缺,甚至是一些可能導致人民進一步受苦的政策。

把這幾個事情重疊起來,將會發現一些事實。雖然政府給予津貼以幫助人民熬過通貨膨脹,可是政府卻沒有施行任何具體的經濟方案來刺激經濟成長,甚至多印了鈔票。從此來看,政府不但沒有解決經濟低迷的問題,甚至因為多印鈔票的關係,促使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人民根本無法從政府的財政政策中受惠。

另外,政府多印鈔票似乎也與財政預算案有關。馬來西亞財政預算案好幾年已經是赤字,2012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也不例外。解決赤字問題也幾種方法,削減開支與販售債券是方法,而比較少見的方法是多印鈔票這種可能會引發惡性通膨的方法。從政府對於赤字的不在乎與多印鈔票的情況來看,政府可能是為了解決財政預算案所出現的赤字,以彌補財政預算案的收支差距。但是這也意味著,人民將為此買單。

許多人說2012年度的預算案是國陣政府籠絡選民的預算案。但是從具體的財政政策來看,只是字面上讓人民感覺受惠而已。人民不但沒有從中受惠,反而要為國陣政府的籠絡政策買單。結果是國陣政府贏了面子和選票,人民卻一無所獲。

更糟糕的是,雖然國陣政府缺乏具體吸引投資的政策,可是卻可從其他方面看出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國陣政府允許山埃採金、萊納斯稀土廠、邊加蘭石化工程、以及核發電計劃等劇毒工業登陸馬來西亞,似乎可視為國陣政府所言的“擴大私人投資以帶動經濟發展”的一環。

可是,這依然要人民(特別是當地居民)買單,為此付出極大的環境與健康成本。並且這其中所製造出來的利益,卻很少惠及當地居民甚至整個馬來西亞人民。長期而言,這是成本大於利益的“刺激經濟”方法。馬來西亞人民可說是得不償失。

此外,今年來不斷傳出治安惡化的新聞,也可視為是經濟持續不景氣與通貨膨脹的結果之一。但是政府至今卻缺乏具體的短期與長期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繼續讓人民受苦。簡言之,人民不但無法從國陣政府的財政政策中受惠,反而不斷地為其財政政策付出各種社會與環境成本。

如此說來,難怪我的朋友會抱怨古來物價又再度上揚了。也許日後我的朋友不但要繼續抱怨通貨膨脹,也可能因為有毒工業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及治安不靖的關係而抱怨了。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關丹獨中可以參考寬中古來分校的經驗嗎?

關丹獨中可以參考寬中古來分校的經驗嗎?
莊仁傑

在爭議關丹獨中是否為獨中的當兒,有些人說古來寬中分校可以作為參考。可是關丹獨中的申請,真的可以按照古來寬中分校的經驗嗎?在判斷古來寬中分校是否可以作為申請關丹獨中的參考之前,必須先了解古來寬中分校創立的前後過程,以及其現今的管理系統。

新山寬柔中學因地小人稠(雖然校園算大,但是人數卻高達6000多人),而有討論是否應該要遷校或其他方案。最後的結果是在古來建設一所分校,但是根據當時的消息,申請書上並非成立一所新的學校,而是在古來建校舍。在古來寬中成立之後,最早的一批學生(2004年入學)是在新山寬柔中學上課,從2005年新校舍建成之後,才移往古來開課。

這顯示了兩所學校之間的深厚關係,但是新山與古來寬中的關係不止於此。在古來分校建立之後,雖然行政上分開,但是兩間學校的董事會卻是同一批人,古來寬柔分校並沒有擁有獨立的董事會。此外,兩校每年的籌款活動所籌到的善款並非獨立運作,而是兩校共用,也因此兩校的發展計劃是互相關聯的。例如在2010年年底的校務會議上,許宗森校長就宣布將發展主軸與資金從分校移往本校,就顯示了兩者在財政與發展計劃上並非各自獨立的。

更為重要的是,從2011年開始,兩校將由同一位校長(許宗森校長)長校。這顯示了兩者原先各自獨立的行政系統的進一步融合。雖然說兩校的各部門並沒有統一的傾向,但是兩校之間的部門主任一年之內必須好幾次共同開會商討校務,顯示了兩者之間的緊密聯繫。

為何新山寬柔中學與古來寬中分校會有如此的緊密聯繫?這必須從新山與鄰近地區的獨中的地理與歷史說起。最接近新山寬中的獨中是笨珍培群中學,再來就是遠離新山的新文龍獨中與居鑾獨中。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哥打丁宜的華人子弟外,從古來到士古來一帶的華人子弟大多都選擇到寬柔中學就讀。只要翻開寬柔校史,就能清楚了解這段歷史。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寬柔中學成了團結新山、哥打丁宜、士古來與古來等地華社的重要象徵,也因這些地區的華社出錢出力才讓寬柔中學茁壯成長。

即使在古來寬中成立之後,古來與士古來地區的華社也並未另起爐灶,讓古來分校從董事會到行政等層面完全獨立於新山寬柔中學之外。雖然曾聽聞將會針對古來寬中另外成立一個董事會負責古來寬中事宜,但是這計劃至今尚未實行。從現今兩所學校都由同一位校長執掌,所以另外成立董事會的可能性大為減低。因此,古來寬中雖然名義上是分校,而且貌似行政獨立,但是從整體結構來看,這兩所學校只是同一教育機構(寬柔中學)之下的兩大部門而已,本校與分校之間的界線並不清楚。

可是,把這結構放到關丹獨中的申辦是否可行呢?首先吉隆坡與關丹兩地相隔遙遠,遠遠不如古來與新山之間如此靠近,因此必須另外成立一個董事會以因應當地的需要。也由於相同理由,關丹獨中在行政上也無法同寬中一樣,由同一位校長長校。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地緣關係,吉隆坡中華中學與關丹獨中兩間學校的捐款難以共享,必須獨立分開。

由此看來,古來寬中與關丹獨中所面臨的困境是不同的,古來寬中的經驗並無法就作為關丹獨中的範本。此外,更為重要的是,關丹獨中是一所全新的獨中,其創立將意味著打破馬來西亞現今教育的政策偏差。這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遠非古來寬中所可比擬的。如果說為了只是要“獨中”的名銜而採取現今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最後吃虧的絕對是馬來西亞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