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關丹獨中可以參考寬中古來分校的經驗嗎?

關丹獨中可以參考寬中古來分校的經驗嗎?
莊仁傑

在爭議關丹獨中是否為獨中的當兒,有些人說古來寬中分校可以作為參考。可是關丹獨中的申請,真的可以按照古來寬中分校的經驗嗎?在判斷古來寬中分校是否可以作為申請關丹獨中的參考之前,必須先了解古來寬中分校創立的前後過程,以及其現今的管理系統。

新山寬柔中學因地小人稠(雖然校園算大,但是人數卻高達6000多人),而有討論是否應該要遷校或其他方案。最後的結果是在古來建設一所分校,但是根據當時的消息,申請書上並非成立一所新的學校,而是在古來建校舍。在古來寬中成立之後,最早的一批學生(2004年入學)是在新山寬柔中學上課,從2005年新校舍建成之後,才移往古來開課。

這顯示了兩所學校之間的深厚關係,但是新山與古來寬中的關係不止於此。在古來分校建立之後,雖然行政上分開,但是兩間學校的董事會卻是同一批人,古來寬柔分校並沒有擁有獨立的董事會。此外,兩校每年的籌款活動所籌到的善款並非獨立運作,而是兩校共用,也因此兩校的發展計劃是互相關聯的。例如在2010年年底的校務會議上,許宗森校長就宣布將發展主軸與資金從分校移往本校,就顯示了兩者在財政與發展計劃上並非各自獨立的。

更為重要的是,從2011年開始,兩校將由同一位校長(許宗森校長)長校。這顯示了兩者原先各自獨立的行政系統的進一步融合。雖然說兩校的各部門並沒有統一的傾向,但是兩校之間的部門主任一年之內必須好幾次共同開會商討校務,顯示了兩者之間的緊密聯繫。

為何新山寬柔中學與古來寬中分校會有如此的緊密聯繫?這必須從新山與鄰近地區的獨中的地理與歷史說起。最接近新山寬中的獨中是笨珍培群中學,再來就是遠離新山的新文龍獨中與居鑾獨中。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哥打丁宜的華人子弟外,從古來到士古來一帶的華人子弟大多都選擇到寬柔中學就讀。只要翻開寬柔校史,就能清楚了解這段歷史。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寬柔中學成了團結新山、哥打丁宜、士古來與古來等地華社的重要象徵,也因這些地區的華社出錢出力才讓寬柔中學茁壯成長。

即使在古來寬中成立之後,古來與士古來地區的華社也並未另起爐灶,讓古來分校從董事會到行政等層面完全獨立於新山寬柔中學之外。雖然曾聽聞將會針對古來寬中另外成立一個董事會負責古來寬中事宜,但是這計劃至今尚未實行。從現今兩所學校都由同一位校長執掌,所以另外成立董事會的可能性大為減低。因此,古來寬中雖然名義上是分校,而且貌似行政獨立,但是從整體結構來看,這兩所學校只是同一教育機構(寬柔中學)之下的兩大部門而已,本校與分校之間的界線並不清楚。

可是,把這結構放到關丹獨中的申辦是否可行呢?首先吉隆坡與關丹兩地相隔遙遠,遠遠不如古來與新山之間如此靠近,因此必須另外成立一個董事會以因應當地的需要。也由於相同理由,關丹獨中在行政上也無法同寬中一樣,由同一位校長長校。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地緣關係,吉隆坡中華中學與關丹獨中兩間學校的捐款難以共享,必須獨立分開。

由此看來,古來寬中與關丹獨中所面臨的困境是不同的,古來寬中的經驗並無法就作為關丹獨中的範本。此外,更為重要的是,關丹獨中是一所全新的獨中,其創立將意味著打破馬來西亞現今教育的政策偏差。這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遠非古來寬中所可比擬的。如果說為了只是要“獨中”的名銜而採取現今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最後吃虧的絕對是馬來西亞華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