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激情之後
莊仁傑
一個最好的表演,應該具備怎樣的因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是:感動。這不但要求表演者能夠感動觀眾,更重要的是表演者必須先感動自己。如此一來,這樣才能夠讓觀眾與表演之間產生共鳴,進而促成一場成功的表演。
如果把華人文化節視為一場表演,這一次在大雨中落寞的第二十七屆華人文化節,可以算是一場能夠感動人心的表演。在《一個大馬,萬種風情》的演出上,表演者不因為大雨的關係而顯得士氣消沉,反之顯得士氣高昂。觀眾雖然因為大雨的關係而有所減少,但是許多在場的觀眾都能夠感受到表演者的用心與投入,進而被表演所打動。
但是,文化的推動與發展,並不能單靠一時的激情來維繫;文化的推動與發展,必須依賴長期的努力耕耘,才能夠讓文化成功紮根,茁壯成長。
在這十年來,新山在文化方面的確有所進步,而這絕對並非一時的激情。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的設立、近年來文化街的打造、以及新山華人遊神的漸受關注,都標示著一群人在背後默默推動新山華人在文史上的發展。對於柔佛州華人歷史的關注與研究,也隨之受到眾人的重視。
在表演藝術方面,也有著另一群人在默默耕耘。近年來不少修讀藝術相關科系的年輕人逐漸回流。技術上的表現非凡,並且也引進了新概念與思維。這些人,將成為為新山文化未來進一步發展的基石,推動新山文化事業往前邁進。此外,也有一群年輕人也通過辦營會或者藝術教室的管道,一步步地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雖然陳徽崇老師的過世對音樂文化的推廣上不無打擊﹝老實說,陳老師所形成的空缺至今仍然無人可以頂替,這從文化節的表演就可以明顯看出﹞,但是不論在那一音樂領域上,仍然有一群人已就努力不懈地推動。
這聽起來似乎新山在文化發展上似乎一片光明。但是實際上,新山文化仍然處在一個十分脆弱的狀態,隨時都有夭折的可能。在文史上,雖然有安煥然老師與陳鴻藤老師等人,以及南方學院等機構進行研究,也不斷有新血加入,但是如果要持續不斷下去並且深入研究,必須注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才有辦法。文物館等的設立雖然可以視為是一個里程碑,但如果缺乏後勁,不免有陷入停頓之可能。
在表演藝術上,雖然可以看見學校之外的表演團體的出現,但實際上新山表演藝術的主力仍然還是學校的表演團體。新山的音樂人有能力,但卻在物力上缺乏相關機關的支持。這一問題從陳徽崇老師時代就已經延續到現在,至今仍然沒有全面解決。如果新山要在表演文化上走得更遠,必須仰賴相關機構的支持與協調配合。
此外,新山的文化素養至今仍然不高,這從多次不同的文化場合中觀察人們的舉止即可了解。這點並沒有辦法用一個文化節來來提升文化素養,而需要長期的不斷耕耘。這點必須銘記在心。
雖然新山文化這十年來有所進步,這可從文化節各慶典中得知一二。但是這不代表新山文化
有深厚的內涵與基礎,反之,新山文化仍然必須不斷地推動發展,不然倒退甚至分崩瓦解不無可能。
--
http://www.sinchew-i.com/commentary/node/17185
這篇文章是在2010年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節在新山舉行之後寫的。
現在看來雖然很多事情已經有所改變,但是整體的大方向覺得仍然如此。新山雖然有所發展,但是始終並未普及,從新山藝術節的普及來看,就知道一二了。
最後祝愿新山文化界的朋友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